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小清、小翔: 这是你们去美国念书,爸爸给你们写的第一封信,写这封信的时候,你们都已长大。记得清清刚迈进十八岁的当儿,猝然问爸爸成年人与少年人有什么不同,爸爸略为踌蹰地说:“成年不光是生理的成熟,也是心理的成熟。换句话说,你不光可以独立行动,同样地,你也要对自己的一行一动负责任;你不仅需要独立思考,而且要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清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没有作再进一步的阐释,因为既然爸爸不再像童年时寸步不离地看顾你们走路,你们已经要独自上路,当你们跌倒了,你们自会从摔跤中吸收不摔跤的经验。 换言之,人生的历练,将会逐一解开你们的疑惑。 在你们临离开香港前的那阵子,爸爸是尽可能多点与你们在一起的。爸爸为学习、工作、生活,是个经常往外跑的人。 其实爸爸是最怕别离的。 想起那年我负芨美国的时候,在机场话别时还不怎样。到了朋友在洛杉矶的家,便忐忑不安了一个晚上。一个人辗转在陌生的床铺上,眼泪再忍不住了。 因为想到妈妈,想到你们。 这是爸爸几年来从未公开的小秘密。 再后,就巴巴地盼望着妈妈和你们的信。 当初爸爸在爱荷华期间,前一段是住在五月花公寓,信箱是用密码开的。我心情一急,往往拧错方向,弄得满头大汗,几费周折,最终才打开信箱,如果看见有香港来的信,颇有苦尽甘来的感觉;如果没有信,那种失落与说不出的怅惘,久久拂不去。在异地收到亲人、友人的信,其欢快的心情,真可令人雀跃三丈。信是维系亲情、友情的线。只有勤写信,这条线才不会折断。 还记得在中环五十年代餐厅的一席话吗? 我之所以选择这家餐厅,因为它具有意大利农村风味,有一种温馨的感觉。 翔翔问我人生什么最可贵? 我答是亲情和友情。 记得台湾的柏杨伯伯吗?柏杨伯伯经历不少人间辛酸、苦难,特别是他锒铛入狱后,他赖以生存的意念,是来自与他唯一的亲人——小女儿佳佳的通信,作为他精神支持。独自在狱中默默煎熬的柏杨伯伯,多么希望他的至亲骨肉给他写信,哪怕是一句:“爸爸,我爱你。” 年幼的佳佳,最初不懂慈父的苦心,写信给她爸爸不多。待佳佳长大了,当她十六岁的时候——比你们现在还少一、两岁,便老远跑到火烧岛去探望她的爸爸。 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坐了甘多年牢,他的女儿津姬也是在十六岁(按监狱的规定,‘犯人’的家属要到十六岁才可探监),步行了一千五百公里,几经跋涉,赶到偏远荒凉的罗本岛看望她的父亲。 监狱的门禁再森严,牢房的墙再高,也禁锢不了父女情。 最近看到画家黄永玉伯伯一篇文章,很是感人。文章故事的主角是他的朋友蓝伯。 蓝伯早年收到大陆一位好友的信,嘱他以一块钱购买一张香港的彩票。结果彩票中了八十万港元。 蓝伯赶快与这位朋友联系,却联系不上,原来他的朋友在运动斗争中失踪了。 在这情况下,蓝伯的亲友均认为这笔钱理应归蓝伯所有,因为那一块钱也是蓝伯垫出的。 但蓝伯并不为所动,特请来几位好友和律师向他们说明原委,由律师作证,把这笔钱存入银行。自己借了其中一半,作为自己经营生意的本钱;又将其余一半,替那位朋友经营其他生意。 大陆开放后,他终于找到他的朋友的家人。蓝伯设法把朋友的两个孩子申请到香港,供他们上大学。待他们成年之后,便找回原来见证的朋友和律师,办理移民手续,并把自己借了的一半连本带利交回“原主”。 事后有人对蓝伯说,彩票钱是你出的,又是你去买的,不过是朋友一句话,况且除了自己,没有人知道,原本不必这样认真。 蓝伯指一指头上,指一指胸口,意喻天知、良心知。 蓝伯不但恰守做朋友的信则:真诚、守信,而且表现出一种光明磊落的高贵情操。 爸爸把蓝伯的故事告诉你们,主要是让你们知道,朋友之间相交,真诚可靠是至关重要的。 那天在五十年代餐厅,翔翔还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人生? 我曾提到,一个人的成功,一个是自我的努力,一个是机会。美国社会有一句俗语,对你未尝试过的东西,不能说不会。换言之,经过努力尝试而失败,才能说不成。 正如我常常对你们说,未作过最后努力,不要轻言失败。人是奇怪的东西,他的潜能往往是无可估量,当你要做一桩事,你尽自己所能去做,成功的机会是很高的。 爸爸有一位在新加坡刻版画的朋友庄淑昭,她因脑疾施过五次手术而失明。她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在视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继续作版画,并且在世界各地举行了多次巡回画展。失明的她,要付出比常人多多少倍的努力!如果她的意志力不够坚强,她的艺术生命肯定从此结束了。 爱迪生曾经说过一句话: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 p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意喻天才只有百分之一靠灵感,而百分之九十九是靠自己的辛勤努力。“perspiration”直译是“出汗”。只有出大汗、花大气力的人,才能达至成功的彼岸。 有了目标,便要专注及投入。对于自己的目标或主张,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除非事实已证明自己是错的,否则不要轻易放弃或更改。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经常改变主张的人不是弱者就是骗子。” 你们就要投身一个陌生的环境。在异国,一个人的自尊和一个民族的自尊同样重要。 你们记得聂华苓阿姨和保罗·安格尔伯伯吗?那年他们来港,爸爸妈妈还特地带你们去看望他俩。后来爸爸向清清推荐聂阿姨写的散文——《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内中有一篇文章,爸爸是一直希望你们好好读一读的。这篇文章题目是《“国”格与“人”格——答青年朋友们》。爸爸一直没有时间深入地和你们谈一谈这篇文章。现在在信上补充说说。 这篇文章是讲,中国人在海外应该如何自处——即定位。内中有聂阿姨个人的体验。文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在海外的人(华人)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华民族,在海外的中国人,‘人’格是和‘国’格息息相关的。‘国’格是国家在历史的演进中建立起来的,‘人’格是中国人在美国社会待人处事的准绳。到美国去的人千万不要自囚于孤立的‘中国城’中(指华人圈子),应该撞进美国社会,多和美国人接触,学习他们的长处,回来报效自己的国家,有了‘国’格和‘人’格的人,无论到哪儿都会受到尊重的。” 现在中国人在海外的处境,更不容易了,个人的“人”格就更来得重要,相信这个道理,你们是明白的。只有争取好的成绩,有一个好的个人风范,不卑不亢,才不致迷失。聂阿姨在美国曾受到歧视,但通过她多年的努力,她在文学上学术上取得成绩,受到包括美国社会的国际肯定;她的正直、勤恳、慷慨好义的作风(曾帮助许多中国留学生),受到社会的认同和赞赏。 这封信也许写得太长,请不要嫌噜嗦。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一家人坐下来谈心的机会很少,就当作是一个补偿吧。 爸爸在美国进修时,曾接过清清一封信,她说最大的快乐时光莫如周日早上与爸爸在平台跑步,然后去美心吃早餐,跟着返回家合力大扫除。 当时我看了这封信内心一阵难过。我们每周的相处不过是一个周日;即使是每个周日,也不过是一个上午;即使是这一个上午,如果说是爸爸为陪伴你们,毋宁说是爸爸的需要——需要你们陪伴爸爸。 美国回来,我抱着救赎的心理,很想抽多点时间跟你们在一起。但你们已长大了,上了中学,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朋友;一家子更难得凑在一起了。连过去每周日上午的相聚,也已成了遥远的事。 过去的事,只有通过回忆去重温,是决不能重复一次的。 这原是无可救赎的,也是爸爸一直耿耿于怀的事。 爸爸不是看重形式的人。但为人父母者无不重视儿女对自己的感情——况且是你们要离开了!你们过去给爸爸的生日卡,有些还是自制的,爸爸一张不漏地储起来,为的是那一份亲情。 最后还是那一句话:希望你们自强不息。 永远爱你们的爸爸 90年7月24日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