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雨下得不小,风吹动着后院的竹林松树,这是开春以来第一场大雨,真好,雨把泥土松软了,等雨停之后就可以开始种花种菜了。春天,总是给人带来无尽的期待和希望,而种花、种菜,是春天的前奏,像播下一粒小小的希望之苗,等待着它发芽长大,生命也就在这种期待盼望中,有了活力和色彩。 我看看手表,六点二十分,平常也差不多该起床了,自从去年老二选上智优学生之后,他得去另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他自觉是莫大的荣誉,一向贪睡,也只好早起。往往是把他从床上拉起来,他仍是闭着眼睛换衣如厕,一直到漱洗完毕,总是二十分钟以后的事了。他才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每天早上会迫不及待地问:“妈妈,早上吃什么?我一个晚上都在睡觉没吃东西,好饿哦!” 为了家中有两个成长中的壮丁,我这个早上的懒猫也只好学着早起变花样,火腿蛋、炒蛋、法国土司、起士面包;有时还得先做好包子、馒头,早上再用电锅蒸热。虽然微波烤箱可以省时省力,但大多的时候,我更喜欢用古老的方法,我爱闻早上空气中夹着蛋香和咖啡香。 送走了老的、小的,我才有了自己片刻的安宁,暂时忘却了碗槽中的杯盘狼藉,我给自己先倒杯咖啡,读着早报,窗外鸟声啁啾,有时我会捧着咖啡看着他们在阳光中嬉戏,看着松鼠忙碌地跑上跑下。北卡的天空,大半的时候,都是万里无云,蓝得令人想躺在上面徜徉。我也许是太贪恋早晨这一份美好的时光,因此始终不肯放弃这种享受,而去过那规律的八点到五点的办公室生活。 我的活动都是在九点以后,但是自从教了“中国文化历史”之后,整个身心全浸在里头。教书是自己喜爱的,课程也是自己一向研究的题材,但是为了要尽善尽美,只好无时或忘。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该有多少资料,多少精华!教而后知不足,真是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而所学有限啊!只好努力收集资料,阅读书报,这些日子以来耳中已听不到鸟声,眼中也看不到蓝天,我已把自己溶在中国的历史、艺术、文化中,而忘却今夕是何年了。 一周中,每天皆是如此周而复始,只有周日,才能稍稍缓和脚步,但是却也不得清闲,偌大的房子,得有人清理,荒芜的庭园也需人照顾,孩子的球赛不能冷落,孩子的琴、艺、书、画更是时时得督促关心,若是加上父母是固执的中华后裔,中文学习也不能忽略,还有偶尔的亲友来往,朋友间的社交活动,社区的文化交流……周末往往比平日忙碌而疲惫。 当然,我们也可不理会这些忙碌,但是当文明人的生活变成了无法抗拒的忙碌时,我们既无法学梭罗的远离人群而独居,只好跟随着生活往前进,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在这种忙碌的生活中,往往也学着吸取更多的经验,学着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着与人相处,共事的磨擦与共鸣,生活中,真是充满了学习的机会呢!也就是这种挑战,常常使人应接不暇,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时才好。 而现在,外面下着大雨,大雨冲掉了所有被安排好的计划。我看着日历,一一划掉那些活动—— 九点钟,儿子练足球,取消。 十二点,四健会野餐,取消。 下午一点,球赛取消。 下午三点半,参观画展,取消。 下午七点,露天音乐会,取消。 好像一下子,多出了一天,我高兴得无法再赖床,轻轻地起床漱洗,准备好好地享受这下着雨的星期天。 炉上有咖啡的香味,唱机上有我久违了的音乐,我的脚边,堆着厚厚的一堆书报、杂志。 “当人为的忙碌变成了无法抗拒的生活时,”我跟自己说着:“我们只好借用大自然的神力来缓和紧张的生活。” 我曾跟我的学生说:“中国的哲学是天人合一,当西方人要征服自然,克服自然时,中国人总是配合着自然,顺乎环境。” “但是中国人曾经发明了纸、笔、火药和印刷术,为什么这之后,科学就不再进步了?是因为顺着自然环境吗?”他们齐声问我。 我当然知道,但是我说不来。 中国人爱自然,爱和谐的生活,更胜于爱一切科学的成就。但是,我能跟他们说美国人不懂得生活吗? “妈妈,收音机说,球赛照常举行,雨下不久就会停的。”儿子已起床,换好球衣,无视于窗外大雨。 “明明是下着大雨,怎么说会停?”我抗议。 “气象报告说的,不会错。”非常有科学根据。 “下雨天,就该安安静静地待在家,打什么球?”我心中嘀咕着,却忍不住望一望外面的天空,果然雨小了许多,而且阳光开始挣扎着爬出来。 “下这点雨算什么?”儿子大口地吃着早饭,不在乎地说。 我看看脚边的书报,很不情愿地从安乐椅上站起来:“你们这些小毛头,就是不懂得生活。” “妈妈,你叫我们小毛头?还有更多和你们一样的老毛头也参加呢!”儿子抗议,他大概较信服人定胜天的哲理。 我看到了我们的不同,中西教育下的不同心态,动、静之间的不同看法。 就是这点不同,我们得到了一些,也失去了一些。但是无论如何,生活不会因为天下着雨而改变的,世界不会因天雨而停止运转,这是我才学到的道理。 “看样子,今天是偷不成懒了。”我对着天空说。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