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抹不掉的情思


  《临风落涕悼英灵》获奖了,我有点不敢相信。
  一九九一年十月间,当《了望》周刊海外版总编辑室主任陈联、编辑王莉莉、记者王枫,从北京连续给我来了信和几次打来的长途电话,告诉我:这篇文章已获该刊与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情系中华”“永芳杯”征文比赛的三等奖,并定于十月十八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颁奖大会,希望我前往领奖。
  征文是从一九九○年五月一日开始的,至评选圆满结束,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可这时,离颁奖日期也只有十天。我心情十分激动,甚至踌躇起来;我去不去呢?感到有一点胆怯而迟疑。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是一九九一年,我在中国获得文学创作征文评比的第二次奖。
  第一次,是今年四月份,我参加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精短散文征文比赛”,以《在月光下砌座小塔》一文应征获奖,那一次,也是十分意外,我激动犹豫了很久,终于在文友们的鼓励下,匆匆飞往北京转赴天津去领奖。
  这次我能获奖,我又面临意外和惊喜。开始,我还是却步。最后,我又是匆匆去了北京;象第一次去天津领奖那样,几乎赶不及了。
  这次“情系中华”的国际性征文比赛,对加强海内外华人儿女和华人文学互相交流起了促进的作用;对海外从事华文文学创作的文学爱好者,也是一种激励。
  我在泰国出生,小时回到中国,同苦难的祖国和我们的同胞共同度过苦难的生活,共同迎接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胜利。后来,又回到了泰国。这么长时间,我从不忘记孕育我成长的故国,故乡。
  我深深感受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美德,是构成我们民族亘古不散的凝聚力!而且也深深体会到,我们在海外的华人与祖国人民有不可分割的命运。
  香港南源永芳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在颁奖会上的讲话中说:“炎黄子孙在海外,不管怎么有钱,有地位。如果祖国不富强,也是抬不起头来的,更不用说扬眉吐气了”他说出了我们心里话。
  我的这篇小短文《临风落涕悼英灵》,写的正是我的舅舅、姨妈、姨父这一代,他们在祖国的苦难的土地上生长,然后又从海外湄南河友邦的土地奔赴祖国;最后,终于献出了他们美丽悲壮的人生。
  我多么想谱出他们与祖国人民不可分的命运,和他们抱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及牺牲的决心,但是,我写得不成功。
  中泰正式建交之前,当时泰国同中国,还不能直接进行贸易,必须通过香港转口,给贸易业务上增加了种种的不便和困难,而且还要冒一定的政治风险。尽管如此,为了帮助中国与泰国开展贸易,发展对外贸易事业,为中国的建设与繁荣富强,尽自己一份赤子之心,一份力量,驱使我们去冒风险,坚持不懈地去开拓市场。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和促进泰国与中国贸易和交往尽了绵薄之力,做出一点贡献。
  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后代,尽管生活在海外,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总盼望着中国繁荣和富强。
  我生活在泰国,泰藉人;但我也没有忘记自己是华人,面对着种种的危险。其实,从我们当时企业的经营情况说,我可以不用冒这个险;可是,我们还是做了,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我们的情,系着中华!
  后来,由于热爱中华文化,热爱华文文学,我在商业活动之余,学习文学创作,跟着泰华文坛前辈的足迹,为泰华文坛的繁荣发展,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这也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情,系着中华,系着中华文化!
  我参加了“情系中华”的征文比赛,主要也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情系着中华,系着中华文化呵!可没想到,我又侥幸地得了奖。
  十月十六日,我匆匆赶到北京。《了望》周刊的王莉莉小姐及有关领导,到机场来接我。
  当我到达京伦酒店的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了望》周刊总编辑陈大斌,副总编王志根和副总编任正德,经理张忠海,新华社主任编辑陈联,中华英才总编室主任夏莉娜,记者李中博,他们还特地到酒店来看我。并给我作出各种程序和安排。我心里除了感激之外,也真过意不去。
  说真的,这次到北京,他们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象到了自己家一样的亲切。
  隔天,《了望》的王莉莉小姐和李中博先生专程陪我去游览了长城的居庸关的前哨,万里长城的高峰,海拔一千多米的八达岭。
  前此,我已多次登过长城;但是这次,特别在主人的热情邀请下,我又一次登上了长城。意外地,却使我有许多新的体会、新的激情,更冲激着我的心,我游览长城的感怀,初次和现在,都是同样的兴奋:“啊,我又来到长城了!”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登上了万里长城。
  登上长城时,总是感到风力的强劲。风总是轰轰地狂吼着,站在这强劲的风中,看到四方八面的群山象波浪起伏般扩展开去。
  这次,由于长城增加了一个新景,新的爬山工具缆车修通了。它让我能顺利的登上了更高峰,这是从前没有享受过的。我登上了北面第八个烽火台。气势雄伟,极为险峻,山峰上矗立着明朝在八达岭口上建筑的一座关城,登上关口西眺,山峰重叠,一望无际;登上长城顶上,居高临下,倚墙四望,只见漫山遍野开满红叶。向远处望去,一座座的山依次出现,山脊上逶迤蜿蜒的长城,有如一条“长龙”翻山过岭。不见首尾,真是令人感慨兴叹。
  两千多年以来,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之间,为了互相征战,建立了这绝世的伟大的建筑。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何等有毅力与智慧啊。
  我好象第一次,也是重新感受到人们常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壮气魄。这种激情一直荡漾在我这次的中国之行的全部活动行程中。
  第三天,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站在人民大会堂,心里感到非常的兴奋,亦感到无限的荣幸。
  那天参加大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中顾委常委李德生、陈丕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全国政协常委钱三强,全国侨联名誉主席张国基,国务院副秘书长李士忠,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老诗人艾青,和广播电视部、文化部、侨办、新华社、中新社等单位的负责人。新闻界、文艺界、体育界,及来自美国、香港地区和全国各地的获奖者,共有几百人。
  其中有著名的美藉华人、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奖者丁肇中傅士,以及林则徐的第五世孙、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现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的凌青,他们也获得了这次的特别荣誉奖。
  会上,一些国家领导人、主办单位领导人,和个别几位获奖者,都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家都有一个愿望:希望共同努力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国际交流,为友好合作而继续努力。
  会间,有几位记者悄悄地采访与会者,请他们发表对大会及对获奖文章的感想。
  我也匆匆谈了我自己写《临风落涕悼英灵》的一点想法:
  “对于一些逝去的人的怀念,乃是人之常情;但对我却是一个不寻常的怀念。我总忘不了我那壮烈牺牲的姨妈、姨父、舅舅。他们的死是很不寻常的,每当我忆起他们,总会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情沉重。为了把心中那份激荡的缅怀之情抒发出来,我写了这篇《临风落涕悼英灵》的小文,作为永恒的纪念他们。”
  “这篇文章,得到‘情系中华’三等奖,使我那不寻常的怀念更加不寻常。”
  “我获奖,觉得很荣幸。今天,在如此隆重的颁奖大会上,心中不无感慨。我想我所得到的荣誉,和我怀念的三位烈士亲人的英勇牺牲的事迹,是紧紧地系在一起的。”
  在那庄严、热列、隆重的大会上,我的心情很激动,我无法抑制我的悲喜之情,热泪夺眶而出。
  中国、中华民族,因为世世代代,有这样热爱自己的民族和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为之作出奉献,牺牲的高尚的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才能数千年发展繁衍下来,并将更加繁荣茂盛,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华文化之花,将在世界各地开放,它已渐渐地为海内外华人和世界各国人民所重视,愿它发扬光大,更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友好和文化艺术交流,作出更光辉伟大的贡献。
                  (1992年3月16日)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