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走向世界的美文


——彦火散文初探
潘亚暾

  香港是个举世闻名的自由港,节奏快,信息灵,观急新,瞬息万变,千奇百怪,万紫千红结伴来,写不尽的题材,说不完的人物,玩不穷的花样,海阔天空任你驰骋,五洲四海任你遨游,古今中外任你评说。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最适合散文家闯荡;是以作家多,作品富,品种繁,题材广,手法新,内容无所不有,品味各有所好。在多元化的激烈竞争下,合出奇招,各行其道,各显神通,各具擅长,各呈新貌。真共同特点,便是个性化、自庄化、本港化、新潮化、微型化。在群星灿烂中,彦火一枝独秀,独步文坛,饮誉四海;真优势便是起步早,正当盛年,著作等身;他人、文、言、行一致,胆识才能兼备,心念中华,视野开阔,立足本土,眼观全球,既有崇高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忠诚文学事业,不为铜臭所腐蚀,不被名利所迷惑,矻矻孜孜,奋搏不息,精益求精,攀登不止,堪称文苑劳动模范。
  彦火(1948-),原名潘耀明,笔名艾火等,福建南安人。出身贫寒,从小挣扎在饥饿线上。1957年随母定居香港,1966年毕业于汉华中学,因无钱升学,旋即入《正午报》先后任校对、记者、编辑,深得曹聚仁等前辈名家奖掖提携,七十年代中出任《南洋文艺》执行编辑,因佳作迭出,文名日噪,又蒙内地名家器重,经常出度三岸四海的文学研会,到八十年代初,出任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副总编辑,加入中国作协,被选为福建作协理事,1983年赴美留学,获得出版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香港作家联会秘书长、世华文协筹委会秘书长等。著有《中国名胜记游》、《枫桦集》、《大地驰笔》、《枫杨与野草的歌》、《醉人旅程》、《当代中国作家风貌》(正、续编)、《爱荷华心影》、《海外作家掠影》、《焦点文人》、《那一程山水》、《生命,不尽的长流》和即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人生情》,可谓硕果累累而风华正茂矣!
  凡是自学成才者,道路无不艰辛,彦火亦不例如。他移居香港时,住在一幢古旧楼房里,全层楼共住七家20多人,他与母亲住在一个没有窗口容一张床的中间房。他住上床,他的书桌就是一块架在床沿的木板,只能盘脚坐在床上读写,累了也不能站起来,站起来就要碰上天花板。天地如此狭小,逼使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跑图书馆借书,在阅读中开拓自己的眼界,这就是他奔向文学的诱因,成为汉华中学豪志文社的主笔。彦火说,支持他前进的是福楼拜的一句话:“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一定要有超人的意志。有了意志,才有办法克服困难。”彦火正是从不堪忍受的生活中和超负荷的工作中培养了超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从而战脏了主客观无数的艰难险阻,取得令人艳羡堪惊的成功。不知情者,还以为这位白面书主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人世间呢,殊不知他的成功是历尽千辛万苦和千锤百炼的。正因此,彦火了成钢成金。
  除著述外,彦火另一贡献是矢志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外文化交流构架了一座四通八达的立体交叉桥,力促世华文运,建树良多,例如他在八十年代中主编出版了四套文丛(包括大陆、台湾、香港租海外),影响颇大,意义深远。这种自觉行动是出于对祖国对民族文学之挚爱。正如地在《桥》里所说的:“桥梁的作用在沟通。相对有形之桥,也育无形之桥,那是沟通心灵,触动情感的文化艺术大侨。它于人类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有一些筑桥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姿彩,多一道彩虹,我们的心灵的缺憾,就会有所弥补,有所充实。”彦火坐言起行,以文会友,以书会友,以情会友,天天为友铺路搭桥,引来八面文友会香江,不仅繁荣了香港文学也繁荣了世弄华文文学,而他也迅速地走问世界,使华文文学弘扬全球,成了著名文化人、出版家和名主编。于是苦尽甜来,自八十年代以来,彦火如日中天,一帆风顺,迎接他的不再是酸辛的泪水和满地的荆棘而是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鲜花租热烈的掌声。但他一如既往,谦虚好学、吃苦耐劳,分秒必争,倾全力读写,拼全力工作,尽全力联谊。凡到香港的海内外文化人都说:“找彦火去!”这四个字可谓价值连城,无尚荣耀。世弄走向彦火,彦火走向世界,这对他的散文创作如虎添翼。
  彦火的散文,大致说本可以留美前后分为二个时期(即1972-1982和1983-1993)前期以专访、游记和抒情散文为主,近期以随笔、小品和杂文为主。
  前期题材较为单一,但在选材上别具一格,以小见大,平淡中最神奇,是他常用的笔法。例妃《雨伞》从普通的雨伞中发掘出诗情。只有到下雨时,人们有会想到并使用它;一旦雨过天晴,便又将它置之脑后。作者从中引伸出这样的意蕴:“功成身退,但到了患难的关头,又挺身而出,焕发青春,在这个比利的社会,这是不可多得的美德。”《栽花的人》赞颂了一应身躯佝偻的清活工“种树不乘凉,栽花不自赏”的高贵品格,肯定了不来索取,只求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
  彦火从小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特别擅长写传统田题,乡愁亲情这类题材。例如《秋雨·秋思》将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引进文中写乡情友谓,情浓笔畅,意境开阔,颇富诗意。这类题材往往以睿智的省思和忧患的情怀把乡愁亲情升华到爱国爱民族这一高度。
  彦火的散文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展现了贸本主义工业文明对城市扭曲和污浊的社会风气对人心的侵蚀,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香港这个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要沾一下春天绿色的裙裾,绝不是一桩容易的事”。作者渴望“去拥抱蓝天中最深邃的智慧,在沐浴飞絮中最温柔之情……”面对喧嚣的工业文明潮汐,彦火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对绿色的大自然,他充满了脉脉的温情。这类散文情感倾向文化认同,并反映了香港地区独特的文化性格和心态。
  窃以为,在前期著作中,彦火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他的专著《当代中国作家风貌》(正、续编,已出港、台版,南韩亦已翻译出版),可谓学者散文,在中国三岸是他第一个评介了中国当代36位著名作家,为中外文学交流架设了一座宏伟的文化桥,因而好评如潮。港台东南亚和美洲十多家报刊赞扬这部著作:“翔实、可靠,纠正了不少讹误”,“对中国新文学的研究,颇冥参考价值”,“该书文章优美,介绍作家的不采用流水账的罗列年代,他力避连篇累牍的空头议论,作品和时代揉合在一起,勾出彼此间的关系,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
  彦火前期散文篇幅短小,田于精心剪裁,严加斟酌,大都有丰厚的涵量,形成了思想开阔,手法多变,收放自如,善于触类旁通的特点,语言亲切自然,凝炼含蓄。美中不足的是词藻过于华丽,有斧凿痕迹。
  彦火近期的散文走向杂文化、政论化,以夹叙夹议的手法为主,要多关注民族文化和文人心态、命运,更多探讨人生、世态、人情,更多研究世局、人类的共同问题,眼界更加开阔,思圈更加敏锐,文字更加简约,笔力更加犀利,总的发展趋势是日益圆融、老辣、成熟。也就是说作家更富使命感和责任心,忧患意识更为浓烈,也要带有民族沧桑感和苍凉感。这可能与他留学美国,颇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而他的散文有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交汇和融合。主题的转移带来题材的多元化,在语言文字上洗尽前期的华丽,返朴归真,增强了理性和诗趣,结构更加复杂而手法多变,使其散文内涵深邃,也要耐阅读和咀嚼、回味。他挥洒自如,开阖驰骋,更能容纳前瞻性的思考,但也可能带来某些偏激乃至失误。总之近期散文更烛照出作者的文人品性和学者风范。
  近期的变化是前期必然的延伸与发展。彦火对中国现当代新老几代作家以及海外华文作家,都有深切的了解,并先后出版过有关专著,如《当代中国作家风貌》和《海外华文作家掠影》等。他敬仰一些人,同情一些人,揄扬一些人,赏识一些人——他也在他们当中广受敬重和爱护。彦火在内地、在香港、在海外都有过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而且到过许当国家参加国际文学、出版会议,与天下文豪彦土切磋讨论,所以他的文章开朗而有深度,视野开阔,有胆有识,处处显示真知灼见,而已情彩流溢,教人赞赏不绝。这大概是积学阅世和深得江山之助的结果吧。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他的散文“大都是记叙近年大家关注的文化人(其中绝大期分是海峡两岸作家)的生活和写作近况,夹叙夹议,不拘一格。”作者有情洋溢,文笔轻快洗练,每篇散文所含的信息量都是令人心满意足的。他的文风好,反映人品高。我门读彦火之文,真是如见其人了。在他的夹叙夹议中,“叙”:提供信息,“议”:提供观点——当然叙此略彼也是一种观点。彦火的观点能统帅材料并使材料为观点服务。彦火为读者建立了一个“文化人信息库”,提供了数以百计文化人在几十年关键性活动的信息,而这些老中青三代人物由活动又把海峡两岸、制度的两岸、生活的两岸、命运的两岸……联成一张耐人解读的当代社会关系图。虽说作者手中的“变焦镜”只摄取文化圈里的杂闻琐事的图景,但“文化”这怪物却是无孔不入的。所以读者可从其散文精粹的文字中看到群星灿烂的人生舞台,看到暂难理解的遥空黑洞,蕾到急待补救的高空臭氧层……,总之,“诗言志”、“文载道”,读者也可“以意迷志,忘其言而得其意”。彦火给读者的礼物是小而精,他的散文是中国当代问题焦点图,是从文化的基址向四面八方拍摄的政治风云图,是以少许文字传多许信息的诗一般的中华宝鉴。
  读彦火散文不仅得到信息而且受到启发而深思。彦火所歌颂的都是正派人,这些人中不少因说真话而大吃苦头,吃了苦头而还坚持说真活,这是何等伟大的精神呵!因为“真活可以针砭时弊,对坏人起威慑作用,对好人起镇痛作用。”彦火散文风格可概括为“真诚”二字,他的散文都是真话,都是对当代事件的公正评论,它们出自深思,也启人深思。可说是一曲中华民族的正气歌。
  彦火是关心世运、兼济众生的文人,他是坚定的泛爱论者,我是我文出我心的真诚作家,对外来的评议有沉着的反应,似平尽心焉而已矣。他跳出一己天地和个人琐事而追索生命的长河。曹丕在文人多短命的时代慨叹天才文友“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耶!”“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曹丕承认人寿和荣华富贵都有必满的期限,“未若文章之无穷”,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人虽死却可赖其佳作而流芳后世,永垂不朽。这套观点不失为古今文人最站住脚的生命观。关于生命,彦火散文提供了不少解答性的提示。他通过泛谈夹议的散文,把文化人的身心活动以及文坛掌故、书籍赏鉴,一揽而收之,然后根据善恶区为之,爱憎厘定之,以表现一个总的主题:生命荣华都有尽,文章道德却永存。这大体上是推陈出新地发展了曹丕一代人的思想,而掠过近代西方启蒙主义,终结于现今世界和中国的文艺走向。对于那些在当代中国历史洪波巨流中吃尽苦头终不悔的文人门,彦火断言,对于这一群可敬重的人,生命是一条不尽的长流,绵绵不绝地给后人以启发和省思。彦火是中华文化之子,他懂外国文艺,但精通而关切的却始终都是中国文化,他的学问他的书,都十足是中国气质中国风格的。生命是不尽的长流,彦火纵说横议的正是这“长流”中特定的一段是非曲直,恩怨根由。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延续来看,确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发展和延续即生命的重要表征,“生命的大流”似人体细胞的更新,个体不断地死,集体得以永主。从事业和文化来看,也莫不如此。彦火拿1990年为例,这一年,中国国宝级文化人相继逝世,生命的长流似是春潮带雨晚来急,仅下半年便冲走了侯榕生、钱穆、王顽和、钱歌川、俞平伯、台静农、冯友兰等等,损失惨重,然而后继有人。国宝虽死,国库长存,自有新国宝出现,而且老国宝人虽去而业绩长存。彦火揄扬公正而得体,行立温预敦厚,志在平文化长流以澄清的真容。我认为他大有见地,提升了文化界(特别是文评界)的见识层次,似是敬政治而远之,实则间接批判了“极左”之流毒。另一方面,该树为楷模的也表扬了(如钱钟书等)。因此,可与作者共同领悟“生命”的真谛。我想国宝级的文人和一般文人,都可拿自己生命的火花,去会合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生命的巨焰,集萤火之明,发日月之光,此可谓永生,生命是长河,不舍昼夜,从古如斯,后世也会是一样的。彦火高明就在于处处从大我出发。
  彦火的散文,巧用世弄性题材,以文学形式包装政治的内容,笔墨圆润,议论精辟。在彦火看来,生得有意义和死得有价值与否,习惯上都视个性跟集体的利害一致与否而定。社会的“生命”是个体生命的集结形态,生命真谛在乎个体的存在(生)和结束(死)都要有益于集体。彦火认定生命虽仅一次但要能正确利用它。“轻于鸿毛”的生命悲剧,有时却突出于无奈,未必能归罪于个人或整个民族的软弱!我想把无奈当有赖;赖者安也,鸿毛永不燎,是该轻则经让它轻吧。彦火有一组《被解禁的苏联作家》的散文,很能发人深省,可资中国作家考察、检讨我们的民族性租国民性的好教材,真欣赏价值倒是次要的。至于《诺贝尔文学与文学的世界》这组散文,我则把它看做世界文学的政论;还有许多世养性题材的散文,都很有针对性和启迪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世界文学品类之盛,气宇之大,对于封建传统深厚的中国社会里的作家而言,实在大有好处。
  即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推出并列为“世养华文文学精品库”之一的《人生情》一书,分五辑,即“人生情”、“四季情”、“花木情”、“文学情”、“游子情”,这些散文多为彦火新作精品,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篇幅短小,信息量极大,题材极为宽广,内涵深邃,一颗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富有文人品性和民族风格,是真情、哲理、诗趣的结合,文字凝炼精粹,行云流水,读来赏心悦目,值得推介。我特别向读者推荐书中的《残阳如梦》、《亚裔成功之道》、《新的月份牌》、《我欣赏诗的人生》、《山中雾》等篇,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评介了。
  我期待彦火的新作也能长流似江河;并期待本书为华文也界的广大读者所喜爱。
                  1993年8月抄于暨南园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