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纳兰性德的妙词及其他


   
释《那一程山水》

  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我的游记集——《那一程山水》,封面用的是刘旦宅的水墨山水,水色清澄,浮泛其间的小岛上,企立着几只丹鹤,远处是濛濛的一抹山景。
  我欢喜这个意境。
  这吻合了我的书名《那一程山水》——在我的记忆长河中的山山水水。有文友问,《那一程山水》典出何处?其实那是撷取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
  原词全文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意如下:“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向榆关那边进登。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只听得风雪一阵又一阵,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曾有聒耳的风雪声?”
  纳兰性德这首词并不是我特别欢喜的,但因早年负芨海外,乡心乡梦之浓重,不下于纳兰性德先生。
  我不过是取其意境而已。
  近读张五常先生的《也算谈词》,原来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他欢喜的一首词。
  不过,张先生却没有说出他为什么喜欢这首词。
  纳德性德词写得好,是因为他是一个多情的人,晚清词学家因而有“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之评语。
   
“冷处偏佳”的雪花

  我欢喜的纳兰性德的词,不止于《长相思》那一首。
  他有一首《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是我极喜爱的作品。
  过去,人们把东晋才女谢道蕴的“柳絮因风起”当名句,推崇备至。
  我觉得还不如纳兰性德勾勒出雪花的特性:“冷处偏佳”,以及“别有根芽”来得奇妙。
  全词照录如下:
  
  “非关痹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前。万里西风瀚海沙。”

  试译如下:
  “我嗜爱那一朵朵雪花,并不仅仅是它轻盈的体态,而是来自寒冷的地方,越冷越佳妙,而它的根与芽,却植于悠悠的天空。但不要误会,它才不是人间种的富贵花。
  “谢娘(谢道蕴)死后还有谁能怜借它呢?还不是飘泊到天涯,在寒冷月色里,悲凉的胡笳声中,与万里西风和无边无垠的瀚海黄沙为伴。”
  纳兰性德凸现雪花的清冷高洁,如生长在一个高贵的家庭、却不作富贵之态,别饶韵致。
  词人并以雪花喻谢娘的高贵品质,——以天地为家,与风沙共伍的恢宏胸襟!
   
寒来谈雪

  夜来天寒,接女儿从密兹根州寄来的信,说今年美国天气反常,原是大雪纷飞的密兹根州,只下过几场小雪。
  倒是长年风和日丽的三藩市,刮起连天大风雪。
  一个南国的女孩子,第一次负笈西半球的北国,巴巴地盼望着雪的到来。
  作为父亲的,也跟着替她着急。
  给她寄去纳兰性德的《塞上咏雪花》,也许可起望梅止渴的作用。
  纳兰性德无疑写出雪姑娘的性格和精神,而严参的醉梦江甫雪,也是十分撩人情怀的。
  原诗题《看雪》,全文如下……
  
  “天远正难穷,楼高不堪倚。
  醉梦入江南,杨花数千里。”

  诗人登上楼头看雪,只见远天浩渺,目力难穷。企立良久,却有楼高不胜寒之慨!倒不如钻入梦乡,恍惚之间,江南入梦而来,满天的雪花,幻成一望无涯的杨花的奇景!
  诗人把现实中的雪景与醉梦中的雪景浑为一体,真幻杂揉,转换无迹。
  这首诗的意境之妙,不下于世人脍炙的柳宗元名篇——《江雪》,后者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名句,已是家喻户晓,传诵不衰了。
   
白鹭与白雪

  中国诗人的咏雪诗,各擅胜场。
  若论意境,元朝诗人叶颗的《鹭立寒江》,简直是一帧美不可方物的国画。诗云:
  
  “青苔白石鱼鳞腥,尽日独蜷寒雨汀。
  疑是睛江沙上雪,黄昏一点不分明。”

  一只白鹭一脚企立,一脚蜷曲(旁曲),痴痴地独守寒江上。
  它这只天地一白鹭,是嗅到江畔青苔白石中的鱼腥味?还是等待游鱼出现?
  且看它一动也不动,在苍茫暮色中,如同沙滩上的一堆白雪。
  这一方景致,只宜远看,不宜近观。
  小诗既勾勒出白鹭独立寒江的风姿和神韵,又以它况喻沙滩上一堆白雪。
  白雪的莹洁与乎白鹭的抗寒风的精神,岂止是形似而已。
  我想,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景致,只能往梦中寻。
  倒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最为港人所喜见乐闻: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寒地冻,最好是与三两友好,把酒吃火锅御寒,海阔天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