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九部分


  订做他并不难

  没有任何人是为他人量身打造的,上帝都做不出justmake的两个人,你想在认识他之后,把他“创造”成你要的样子,当然不可能。
  人在幼年时期,大部分会形成日后人格的因素都已具规模,到二十岁之后,不要企求他为了爱情做急转弯。
  不少男子在追求一个心仪的女人时,口口声声说:“我会为你做任何改变,相信我!”当时,他确实相信自己能海枯石烂地遵守种种承诺,但时日一久,诸事随风而逝,“我还是原来的我”。
  有一个实在没办法再为女友改变什么,最后选择什么都不要改变的男子,曾经如此撰文自嘲:“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直至山穷水尽无路可逃,始悟喘口气歇息之重要,不如逃之夭夭!”
  不要责怪男人,女人过了二十岁之后,也是“万变不离其宗”。两人本质上能相符最好,若有龃龉,不如尊重对方,婚姻爱情又不是牙齿矫正器,“沟通”也不是万般皆能的牙医师——何况,上牙科诊所的感觉,总不是很愉悦。
  一个需经现代婚姻专家多次所谓“沟通”才能勉强维持的婚姻,就好像永无止日地上牙科诊所一样,太累了,不是吗?
  许多人上完一整天班,想与爱人一起喘口气,不料家庭内的沟通比跟上司沟通更难。
  言语上的沟通,也未必使人衷心悦服。他心不甘情不愿地为你改变时,一定同时给你一张难看的苦瓜脸。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被强迫的人是不快乐的。我记得卡内基提过的方法:
  当一个父亲看见自己的儿子心不甘情不愿地奉命扫庭院落叶时,他并没有苛责他,也未对他说教。父亲只是很诚恳地赞美:你把落叶扫得多么干净,落叶堆成的小山多么漂亮。
  儿子的眼睛开始发亮,打扫的动作越来越带劲,这一件枯燥的家庭劳动,忽然变成娱乐。他从来没发现,扫落叶是这么有趣的工作。
  是的,赞美胜过指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既然有情人难得相会——与其纠正他不合你意、不信守承诺的地方,不如赞美他使你满意的优点。即使是只达到你所要求的百分之一,也不可忽略。
  不久你会发现,百分之一呈等加级数递增,他的表情、声音都有正面变化。
  只要有耐心,诚恳地赞美他。找不到可以赞美的地方?不可能吧?当初你喜欢他,一定欣赏他某个地方。如果连该称许的百分之一也找不到,那么,还犹豫什么?果决说再见吧。天下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作,但不该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爱情。那根本不是爱情。
  赞美那百分之一,对百分之九十九的不满,秉持“不同意,但可以接受”,是订做一个他的捷径。
  没有越谈越糟的爱情,除了你是一个不懂赞美的女人。在“永续经营”的爱情中,“你做得太好了”可能比“我爱你”来得重要。后者可能成为老套,前者每一次出口,都令人高兴。

  做个宽宏大量的女人

  我认识一个老太太。她已经七十多岁了。
  上一次看见她时,是在老先生的葬礼上。
  虽然她和先生从来感情不睦,但人死了,还是很伤心。她的眼睛哭得像胡桃一样,每个人都知道她很伤心。有人过去安慰她:“你先生也八十岁了,去的时候笑眯眯的,他这一辈子过得够好了,你不要太伤心……”老太太却气呼呼地说:“他死得倒好哩,我可不好过,他在外面的姘头,我至少还有两个没抓到!”
  最妒妇人心。
  女人的嫉妒一向令男人头痛。所以从前有七出之条,男人可以以妻妒之名体掉妻子。但是,有多少女人因为这个理由被休掉呢?史无可考,我想并不多,因为,古代能有本事嫉妒的妻子多半有另外的条件,比如说美丽受宠,或有有财有势的娘家做靠山,或老公基本上就怕她,在那个只要因嫉妒就会失去保障的时代,想当妒妇,还得有点本事。
  杨贵妃就是一个醋坛子,野史上记载,她因吃醋吃得太厉害了,唐明皇受不了,为了威吓她,叫人把她送回家。杨贵妃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剪下一绺头发,送给唐明皇当临别礼物,这才使唐明皇打消了送她回家的念头。不过,如果那时候她懂得回娘家的话,可能就不会有后来死在马嵬坡,花钿委地无人收的惨剧发生。被休总比被吊死好。
  嫉妒的原因,可归因于占有欲。从前的女人没事待在家里,只好把能量转为嫉妒。有的只是不敢说出口而已。像大红灯笼高高挂之类的事件,丈夫枕边无爱,成群妻妾斗得你死我活的景况,不胜枚举。一缸女人关在狭小的四合院里,像一群不得不撕咬的斗鱼,将生物界的原始竞争发扬得淋漓尽致。
  现代的女人,并不需估量自己的实力才嫉妒,而男人所受的引诱因素,又比从前强得多。现代善炉的女人,该嫉妒时几无阻拦,嫉妒得离谱的不但让男人头痛,也让男人周围的人头痛。
  办公室里的大小耳朵很容易听到谁家有妒妇的消息。从前有个同事在公事应酬或聚餐时,下意识地会搜集一些不可能有任何坐台小姐的餐厅的火柴盒以向老婆报告。有一回,不小心供认和某同事一起欣赏牛肉场,结果害该同事当晚被自己的老婆痛骂两个小时,责怪他不该带坏她的老公。
  有个同事的老婆会在大家忘情唱KTV时气冲冲地冲进来,看看老公是否所言属实,然后以非常凌厉的眼光扫描在座的女同事,似乎在看,哪一个可能成为将来的敌人。
  以上只是夸张一点的例子。但是,每个女人都难免有点嫉妒心。绝大多数的人不许男人在自己面前以目光追随漂亮女子;当他不小心称赞一个妙龄女郎时,便疑神疑鬼,不知他是否正盘算不法情事。
  其实,宽大一点又何妨。如果你能先测知他的意图,先行开口称赞他欣赏的人,他可能会因此感激涕零。反正称赞别人,你又没有损失。懂得称赞别人。欣赏别人优点的女人,才能真正收纳他的心。广结善缘之后,他还能背着你做什么?若敢,为你谴责他“人在福中不知福”的人一定很多。不荣你自己动手,徒留笑话。
  这么容易的事,两全其美,为什么不做呢?

  乐在工作

  写书的时候是很快乐的,不快乐的事我不会如此努力地做。
  这里可以说些心中话,关于我的工作。
  所谓心中话,是平时没机会写在文章中,也不能没头没脑说给朋友听的话——并不是朋友都没道义,而是我怕没人对这些话感兴趣,何必自讨没趣呢?所以只能借写作的机会给自己一点犒赏,写出来罢。
  我在这段日子里看了很多漫画书。刚开始时是因无聊,在书店买了《东京爱情故事》,然后回家看,掉了一把眼泪,才发现自己还是相当幼稚且滥情的动物。然后,欲罢不能,又看了《爱情白皮书》、《同班同学》……成了一个“周日漫画迷”。看完了,还冒用同学妹妹的名字在附近某家租书店租大部头的漫画书看。老实说,漫画书让我觉得很愉快。津津有味地看着漫画,也是对童年被禁止看连环漫画书的一种反动吧。
  柴门文并不以漂亮的漫画人物取胜,她编的漫画情节是很动人的,不过日本人也太夸张了,最近还封她为“恋爱之神”。我最喜欢《东京爱情故事》,里头的人物很可爱,有很多缺点,但也懂得宽容别人的缺点,很微妙的爱,很坦然的分手,表现出很都市化的。干干脆脆的爱情。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我欣赏她的人物和故事。
  就一个小说作者而言,我明白,要在寻常爱情故事中,酿造那么鲜明的现代人物,是不容易的。她用图画把故事说得很好,那是每一个都市男女都会感兴趣的题材。有些写小说的人总爱诳自己,拿很多主义呀结构呀布局呀来为自己的文章美言,其实,一个故事不论被说得怎么伟大,它都必须具备好看的要件,否则,只好留着自己看或请某些所谓批评家看了。
  我一直在检讨自己写的故事好不好看。别人喜不喜欢是一回事,但好不好看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人告诉我,那个近十万字的故事可以一口气看完,我就会在心中大喊阿弥陀佛,善哉!一个不让大家弃书而逃的故事至少不算失败。
  话说,不久前我又看了一本叫《漫画狂战记》(Comicmaniacbattleera)的书,是日本漫画家岛本和彦的作品,它把漫画家画成神风特工队似的,不眠不休。互不相让、尔虞我诈。那种为了画漫画竭尽最后一滴血的狂热,使人感慨万千。没想到这些为大家娱乐而努力的人,竟是需要如此拼死命而后已。岛本和彦最后还写了漫画家十训。我想把画字改为“写”字,大概也可以借来形容我写小说的决心(虽然有点夸张)。
  那就是——拼命去写!超越自己的界限去写!按照自己的梦想去写!抱着无限信心去写!破釜沉舟地去写!忘食地去写!睡饱了就写!天天都要写,到死而后已!失败了,重新写!
  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上十者我只做了十分之二,可见还不够努力,可以再加强。从此以后,我不敢再说自己为写作奉献牺牲有多大了。
  其实,写小说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有人问我,会不会遇到瓶颈?
  一个以此为志的人没有权利让自己遇到瓶颈。平常就应为瓶颈做准备,必须具有日本式的上班精神,小感冒伤风,没有理由请假。
  I enjoy it!
  多年来,又走了好长的路,在这段时间内,我出国游学、回国、失业、复业……试过做别的事,以抑止自己的“写作狂”,至少,分散一点自己的注意力。
  我还是一直不断地写。好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穿红鞋的小女孩,穿着受诅咒的红舞鞋,拼命地跳舞,完全停不下来,仿佛冥冥中听到了那样的音乐,非得跟着旋律跳舞不可。在我最快乐的时候可以写,最难过的时候也可以写,无时无刻不可以写;在速食店里可以写,在人来人往的大办公室也可以写,无地不可以,只要我愿意,好像有那么一点“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味道。
  因为无时不在写,所以它占据了我所有的思考空间,变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别的事很难吸引我的关注。老实说,我很怕遇到好久不见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因为他们看到我时总喜欢问:“喂,你还在写作吗?”(拜托,如果我们有机会见面,请不要问这么见外的话。)我总是觉得很尴尬,不知该怎么回答。打个比方说,这跟问一个歌者“你还唱歌吗”是一样令人难堪的。写作是一件相当寂寞的事,你埋首两三个月,未必能写出任何作品来,等到可以付梓时,又是两三个月后的事了。当然,“你现在的书卖得好不好?”“我希望你能写出比较伟大的作品……”等句,都在禁止之列。“你有没有笔名?”更不能问了。虽然我不断被问及同样的话题。
  以上要求乃属写作者之基本尊严。
  有时候我也会被问及一些属于好奇性的问题。比如,“你平常的写作灵感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写不完的题材?”事实上,虽然老话说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但认为题材写得完的人未免太低估造物者的魅力,我们只不过如同恒河泥沙中之一颗,眼观世界不过二三十年,一下子就想看尽?想得太美。只要你肯,我相信这世上的事看不完,也写不完。也有有志于写点东西的人会这样问:“我怎么找到题材?不知道有什么好写的。”我其实很想这般回答:“那就不要写。有题材才能有感而发,没有,就不要无病呻吟。”也许我们都读了某一课的“国中”课文,名为灵感什么的,因此每个人都相信,灵感第一。“灵感”这一个词,听来像鬼魅,来无影,去无踪,突然叫人徨不已。靠灵感,有志写作者恐怕都将沦为路上的冻死骨;建立一个或多个获得资料的管道,比灵感可靠得多。
  灵感是人工制造的。对于专业写作者而言,管道是正职,灵感是兼差,别想靠兼差活下去!
  写作的路程中经历的事很多。不久以前某一个成名已久的名家特地写信给我,叫我有点良心,不要再制造文字垃圾。大义凛然,大有为民除害之志。偏偏我这个人,很有报复心——我偏要一直写下去,不温不火、四平八稳、健健康康地继续写下去,写到海枯石烂而后已。
  我发誓,等我马齿徒长之后,绝不以打击后进为乐!
  以上只是发发牢骚而已。
  前不久看了一部电影,珍康萍的《钢琴师和她的情人》,简直是恐怖片。我说它恐怖片,可能因为它击中了某个心中的弱点。
  钢琴师丢掉了她的钢琴之后,才开始学说话,和外界沟通,终于,“她快快乐乐地过日子……”。这大概是所有选择依靠“内心的声音”过活的人惟一的出路、仅有的救赎。
  是不是只有丢掉了我的笔,我才能变成一个正常人?当我向一个朋友提出这个问题,他很不留情面地笑道:“万一如此,你可能会变成一个疯子。”
  哈哈,我的境遇比钢琴师还凄渗。难道,毫无救赎的余地?还是,它本身就是一种救赎?
  我确实有点孤独。伤心的时候不需人陪,快乐的时候也希望自己独享,多少有点难缠。
  在经过这么久的时间之后,我已经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还是得跟难缠的自己斗下去,以期待慢慢改良。

  把保龄球当豌豆

  每一个女孩,都曾经幻想自己是一个公主。
  我从前曾经莫名其妙地喜欢过一个有关公主的故事。大部分女孩都读过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王子的母亲,非常积极地想找一个公主做儿子的新娘,找了半天,总是不能如愿。很多女孩自称是公主,不过,她们都没有逃过这个母亲挑剔的眼睛。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饥寒交迫的女孩前来敲门。
  “我是一个公主。”
  落魄的女孩如此坚称,她骄傲地要求一切有关公主的待遇。
  当女孩吃完晚饭,准备就寝时,好戏悄悄上演了。
  王子的母亲在床上放了一颗豌豆,然后辛辛苦苦地在豌豆上头铺了十二层被单。
  “你昨夜睡得还好吗?”
  第二天早晨,正准备早餐的王子母亲试探着问睡眼惺忪的公主。
  “啊……”公主大言不惭,“还好啦……只是……床底下凹凸不平,让我的背怪难受的。”
  王子的母亲大喜过望,马上宣布她已为儿子找到一个真正的公主。
  这个故事的基本逻辑是:真正的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必能以她脆弱而敏感的皮肤感觉到十二层被单下那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豌豆。
  很多女孩喜欢这个故事。
  我不知道别人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否与我相同:我曾经幻想自己是一个公主。像一颗流星一样从天上的某个宫殿掉下来,才变成自己在世界上的这种模样。
  虽然我试过在一颗花生米上铺下三层柔软被单然后睡觉,但一点也没法感觉花生米的存在。
  是的,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公主。
  凭着幻想,我盖起我的宫殿,宫殿里有我的锦衣华服和傲世珍宝,有我的王子。
  或许,生活在大地上的每一个女孩,都曾经是一个公主吧。
  只是随着时间移转,“公主”逐渐消失。
  当公主完全消失时,女孩就变成妇人了。公主会因十二条被单下的一颗豌豆而彻夜睡不安稳。而妇人呢?
  即使你将豌豆换成保龄球,她一样睡得四脚朝天。
  如果能睡得安稳,那也是一种幸福。不管已婚未婚,可不要在有了理想对象之后,还把豌豆当保龄球,抱怨得没完没了。
  你自己不快乐,别人也一定不快乐。

  抱怨太多是最大问题。

  很多女人,在恋爱中不快乐;更多女人,在婚姻中不快乐。
  我一直记得我的一个好友茵的成长经验。她说,她这一生最大的痛苦来自于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在小镇担任中学教师。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后,就嫁给大她五岁、在专科任教的先生,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桩郎才女貌的好姻缘。
  公务人员的收入相当平稳,而茵的父亲为了增加收入,打从她有记忆起,就一直在某补习班担任数学讲师。因此茵的家境在小镇中一直是受人羡慕的。
  她一直是个多才多艺、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她的成长过程一直不快乐。
  因为她的母亲从来未曾称许她。当她考不到第一名的时候,母亲会尖酸刻薄地讽刺她;当她考到第一名时,母亲也没忘记说,考第一名有什么用,只会读书,看,隔壁的阿美有多能干呀,跟你一样大,又会煮菜又会带孩子!
  弟弟成绩不理想,说她带坏了弟弟;自己跟丈夫怄气,却拿她痛打。
  看到没读过书的姐夫卖田赚了大钱,开始怪先生钱赚得太少。
  看别人的婆婆留下大笔遗产给儿子媳妇,则讥讽自己的夫家没给这一代留下鸡毛蒜皮。
  听说同事的先生会帮太太做家事,便回家数落先生给婆婆宠坏了;谁家的儿子留了洋念博士,谁家的女儿嫁了医生,都成为她回家长吁短叹质怪天地不仁的材料。
  茵和她两个弟弟都是台大毕业,茵还有博士学位,但他们的母亲年纪越大却越不快乐。“现在,她一大早起来就在院子里骂狗;当然,她暗骂的是养狗的祖母;走在小镇街头就骂小镇的交通和小镇人的无礼蛮横;对着我就抱怨我弟弟,对着我弟弟就抱怨我。老实说,我虽然想多尽一点孝道,但我实在不敢太常回家。”
  茵是个坚持独身主义的美丽女子(她说,从小“家庭”两字带给她的压力过分庞大),她最怕听到母亲故意大声对邻居抱怨:书读那么多,读到没人要,没什么用啦。
  “我尝试带一些简单的妇女成长书籍给她看,”茵苦笑着说,“她会跟我说,很有道理。但她继续抱怨周遭一切,我的祖母和老早过世的祖父、我的父亲、弟弟、我、后来她也抱怨她的大多数朋友。只要有一个灯泡坏掉,她就可以联想我父亲的不体贴和无能,或我的不孝……
  “当我发现我的父亲在外头可能有个女人时,我甚至非常同情他。因为我们都不是超人,无法让她满意。我的父亲为了家庭和谐,毕竟忍气吞声太久了。”
  而茵的母亲,平常连一个荷包蛋也没煎完整过,做菜时总是把不该加在一起的东西煮成大杂烩,煮绿豆时永远没把绿豆先泡过一夜的水。“我喜欢吃这样的东西,”她总是理直气壮地这么说,“这样才营养丰富。”
  对于茵来说,她从来不觉得菜中“有妈妈的味道”是温暖的。“我没有怪她,她是个职业妇女。”茵说,“但是我多么希望,她的抱怨能少一点。”
  你也许不相信这是个真实的例子,但它是。在大家看来,茵的母亲拥有一切:子女成材、婆婆敦厚、丈夫良善、有地有产。但她的心不知不觉已成黑洞,对别人的抱怨将那个黑洞越挖越深。
  她已习惯于抱怨别人。抱怨别人是人际关系中的一颗恶瘤,也使恋爱、婚姻、工作患上癌症,男女其实皆然。而我们,是否也常让抱怨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呢?只是没有茵的母亲严重而已。
  不如把抱怨别人的力气拿来抱怨自己,但且不要只是坐而言,请你起而行,先看看自己不完美的地方。
  不要为自己的不完美粉饰太平。在找借口前,请看看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如果你真正爱自己,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不可爱的人,因为抱怨使人窒息,只想逃开。
  这样地抱怨自己,会使自己进步;花力气抱怨别人,尤其是自己最亲密的人,只会使他们痛苦。不知不觉间,爱,消磨尽了。且静心想想:我们对亲密的人是否要求得太多?
  抱怨绝对不是一种好的沟通方式,虽然抱怨者可以从抱怨中得到某些快感,或从抱怨中同时体恤自己的处境。
  但无论再坚固的情链爱锁,都经不起它的再三砍磨!
  一个被单下有保龄球大的障碍物也能睡得四脚朝天的妇人是幸福的。
  少抱怨,你周围的人会跟你一样快乐。
  你必须忘记你曾是个公主,一个有颗豌豆在十二层床单下就睡不着的公主!
  心甘情“怨”
  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学会爱人的。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或者说,有很多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女人,年纪轻轻便走入了婚姻中。
  在还没有当母亲的准备时,就喜滋滋地怀了第一个孩子。别人夸她肚皮争气,她也认为如此,心中感到非常幸福。孩子确实增加了她对婚姻的安全感,也使她第一次感到身为一个女人是如此值得快乐而骄傲。
  这份骄傲冲淡了她婚姻生活的不满意。她其实对丈夫没耐心听她说话不满意,和婆婆偶有口角,觉得浸泡在柴米油盐中的日常生活无趣。但又似乎非如此不可,因为每个女人都这么做。
  她告诉自己,她必须做一个满分的太太。媳妇和母亲,她必须得到所有邻里亲族的称赞。
  可是,孩子一个一个出生了,她也一寸一寸地老了,她对自己周遭的抱怨越来越多。她抱怨丈夫的薪水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不听她的话,婆婆爱挑剔的老毛病从来没有改,公公生病了,一切要她打点。这世界每个人都依靠她,但没人重视她的存在,她的话对他们而言是空气,而这些“忘恩负义”的人,只有在洗衣、烧饭、要零用钱。看病要人陪水管不通时才想到她……
  你们利用我!
  终于有一天,她的心中发出了这样的咆哮。她看见自己辛勤的结果只换来大家的不重视,看见儿子宁听女友的话,却把自己的话当做耳边风,自己实在无法平衡。她想到自己省吃俭用,连一件衣服也舍不得买,而媳妇和儿子每隔半年就出国旅游,心中的气就忍不住摆在脸上。最严重的是,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他跟她说,放了我吧,我跟你在一起并不快乐……
  不快乐?怎么可能不快乐?她牺牲了这么多,他们怎么会不快乐?怎么可以不快乐?
  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是的,现在的女人,这一代或上一代都有之,看来心甘情愿地奉献给家庭、给她的男人,但事实上,她们却是心甘情“怨”。
  严重一点的,像社会版上常有的新闻:带着两个稚龄的孩子在丈夫有外遇后,开瓦斯自杀;轻微的,成了一个每天面带愁容的妇人,对一切抱怨。挑剔……后者并没有比前者不惨痛。
  我看过一些这样的母亲,她们的一生确实奉献牺牲,但在她们认为没有得到相当报偿时,她们的牺牲转换成抱怨,自己不快乐,家人也得不到什么。累得一家人和她一同活在愁云惨雾中。
  台湾有很多心甘情“怨”的女人——除了上述奉献了一生的母亲外,许多女人都有相当深的“民族潜意识”,她们认为应该牺牲的是自己,身为女人,必须委曲求全。
  委屈如能求全固然是好的,但如委屈还不能求全,就实在不必委屈,你的委屈并没有人真正受益。
  人和人之间,若要好好相处,谁没有一点委屈?可是如果你要吃下这委屈,必得是心甘情愿,得忘记自己的委屈才行。
  多一点珍惜给自己,会少一点埋怨。亲人爱人和我们的关系虽然亲密,但并不是密不可分,在共同依赖的生活中,我们仍得学习,如何拨时间给自己,如何自己爱自己。
  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学会爱人的。
  心理学者布里安·罗宾森(BryanRobinson)是这么说的:“如果自己的心理不健全,对别人也是只有百害而无一益。”
  有时候,照顾别人。为别人服务会变成我们的解好,我们也习惯于让别人——尤其是最爱的人,看到自己最完美。重要的一面。但适时放开手,是尊重别人的自主权利。
  我们常觉得自己任劳任怨,但也有满腔埋怨。
  我们是否常想不开这一点,只执著在自己热爱的人眼中去寻找自己的价值?
  我想,如果每个女人都稍微懂得尊重自己、珍惜自己,那么这个世上可以减少很多怨妇。
  其实,生活本身要心甘情愿才能随时拾得所谓的回报,否则,再多你都觉得不够。

  不是每个女人都一样

  曾经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有一个一直没有追到女朋友的人,向花花公子请教,为什么他可以左右逢源,所有的女人都很喜欢他?
  花花公子笑道:“你开口时只要谈论三件事:食物、家庭和哲学。”
  为什么?
  “谈论食物,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食物;谈论家庭,可以使女人觉得你有诚意;谈论哲学,可以使女人认为,你觉得她有灵性,不单只是外表美丽而已。”呆子恍然大悟,于是拿着这个原则向自己仰慕已久的女人开口。
  不过,人呆还是难讲话。他问:“喂,你喜欢吃牛排吗?”
  女孩答:“不喜欢。’他自讨没趣,继续话题:“那么,你有哥哥吗?”第二个问题也碰了壁,女孩没有哥哥。他想,这个秘招怎么失灵了呢?那么,哲学问题应该怎么谈?他以他想当然的逻辑继续问第三个问题:“那么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如果你有一个哥哥,他会喜欢吃牛排吗?”
  这个笑话是来嘲笑哲学专门讨论“根本不会发生”的问题的。不过,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含义——不管爱情专家怎么教,按照守则,你未必成功,这要看你的资质何在,也要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很多男人常挂在口头上说,天下的女人都是一样的。也许,女人在喜欢购物或吃东西上有些共同意识,没注意到她们的“小异”可能是某些男人吃不开的地方。
  男人以为,女人多半喜欢温柔细心的男子,的确——但也有例外。
  有一个男人,他检讨第一次婚姻失败的原因,发现他太太最常埋怨他,他都不帮忙做家事,他也记得,母亲用同样的口吻责备过父亲。于是,在决定和女友同居前,他痛定思痛,决定培养自己做家事的兴趣。
  他的女友是一个在事业上相当有主见的女人,向来也以精明能干著称。大部分女人第一次看到男人为她们拿抹布擦地板时,心中确实洋溢着感动。就在她温柔的嘉许下,他对家事越做越有心得。后来,他工作上不得意,在失业期间,做家事更做成了狂,家里任何渣滓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也以将“家”保持干净为荣却并没有注意到,每次向女友要菜钱时,女友的眉头皱得越来越深。
  最后的下场如此:某一天,女友搬光了自己所有的东西,他还一头雾水,问:“我哪里做得不好?”女友的回答是:“你知道吗?如果我只要男人来做你做的事,我应该找一个菲律宾女佣,她花的钱比你还省……”
  女人不一定是一样的,认为女人都没什么差别的男人,可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不过,根据某一情圣的讲法,他追求女友每次都能成功的秘诀是,告诉她:“你实在很特别。”你说她美丽,她虽然高兴,但可能很有自知之明地认为,你很虚伪。如果你说她特别,她一定愉悦地认为你是伯乐……女人希望她是独特的。
  男人其实也喜欢你说:“你真的很特别。”谁管特别在哪里?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