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网络文学家少君出版新书


作者:王民

http://www.cReader.com2000-10-18/16:45

  最近海峡两岸同时推出了著名网络作家少君的文集:《新移民——网络心情故事》(台湾世茂出版社ISBN957-529-890-X精装本)《一只脚在天堂——网上走来一少君》(南方日报出版社ISBN7-80652-053-8)不但在台湾的博客来网站和诚品书店热卖,而且在内地的南京书市上也引起了各大书商的抢购。
  在当今电脑互联网络的华文创作文坛上,少君的名字是网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用雅虎、新浪或搜狐等搜索软件寻找“少君”这两个字,你会发现几乎所有著名的文学网站和杂志,都刊载或收藏有少君的作品,如《新语丝》、《书海》、《黄金书屋》、《今日作家》及《文学城》等。少君的名字在北美、海峡两岸及东南亚的网民中广为人知,在欧洲、南美洲甚至在非洲的华文读者中也极受欢迎。
  在一家美国上市公司任副董事长的少君不但是经济学博士,而且还是一位年轻而又才华出众的电脑网络作家,他于1991年4月发表的《奋斗与平等》,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全球第一篇中文网络小说。据访问过他的中国华侨大学中文系主任顾圣皓教授说:
  1987年就开始上网的少君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扎实的物理学知识、丰富的科技工作实践,加上一个作家的独特眼光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更可以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电脑网络上大展手脚。
  已发表了数百万余字文学作品的少君,原名钱建军,毕业于北京大学和美国的德州大学,曾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副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现任美国TII公司副董事长并兼任美国南美以美大学和中国厦门大学及华侨大学教授等职务。
  少君是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刻离开故土留学美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时冲动地来到美国,一下子从行走中南海的年轻学者变成中餐馆端盘子的小侍者,从指点江山的青年理论家变成美国二流大学的留学生,其中失落与痛苦的情感真是罄竹难书。”(《最后的自白》)正是这种独特的人生视角,使少君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人生苍凉感和历史沧桑感。而北美著名文学评论家陈瑞林则写道:
  第一次认识"少君"这个名子是在网络上看到他写的"自白小说"《半仙儿》,那出手不凡的思维空间,以及那行云流水般舒畅的文字立刻让我为之喝彩。而当我见到这位"网坛"(网络文坛)上鼎鼎有名的才子作家时,已是在读了他大量的作品之后,这让我在思考他的创作人格时有了一个丰富的参照。
  未见少君时,以为他是年轻一代"新潮作家"的风貌:《半仙儿》里所表现出的挥洒幽默和现代调侃,还有小说<>里流露出的公子哥式的怜香惜玉。然而,当我真正走近这个"智能型"的多产作家时,强烈的感觉告诉我:
  少君是一个人格建构非常成熟的作家。在他身上,正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变迁的风云,而且是博采中西芳华,融现代科技资讯于一体,同时他的笔又是饱蘸着生活的源流!这,才是少君的创作之所以如此具有张力且一发而不可收的根本所在。
  生在军旅之家的少君,可以想象一路沐浴时代阳光。然而,难能可贵的是,看尽了京华烟云的他,身上竟全无皇城宦海骄躁的烙印,一副诚恳而质朴的表情里,蕴含着他对人生红尘深沉的感悟和思索,对人间悲欢、人性善恶的充分关怀。在我的感觉里,当一个人将超人的机智与透彻的平实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其人格魅力就会展现。而这,正是少君给我们的第一印像。很多读者从《人生自白》的洋洋五十余万字中,惊叹少君曾经历过的丰富人生。不错,他坐过监牢,当过学生、工人、工程师、记者、研究员、教授,直到跨国公司的经理、总裁,可以说经历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广阔的人生。然而,他的人生对于创作的更重要的一步是从东方到西方!这种跨越时空的感受,才使得他在观照大千世界百态人生的时候能够从临空俯瞰,从而在创作上超越了传统小说家的地域性局限。
  面对在新闻媒体和文学界十分低调的少君,内地著名作家刘醒龙认为:少君是用汉语在网络上进行文学写作的开山鼻祖。但在英特网的最深处藏得象一只鼹鼠。少君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它对现实的批判性。读他的作品,不时能感到有一个怀揣老式左轮手枪的职业杀手,衣冠楚楚地站在庆典与盛宴的人群中,等待着出手的时机。这几年由于朋友的关系,美国华人的作品读得比较多,大约是由于心情飘泊的原因,多数人都在选择感伤作为作品的情感主线。少君却依然保持着他在现实生活土壤里所滋润出来的批判态势,哪怕是在描写温情脉脉的爱情时,也不忘腾出键盘与内存来,用上几组犀利地词语,对让他感到愤懑的东西痛斥一番。
  至于少君,他的写作意义是由英特网来决定的,一如当年郭沫若的《女神》是由白话文决定的那样。少君发表在网上林林总总的作品,肯定不是网络文学的高峰。但它是黄海上的水准基点,由此才可以一步步量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有关少君的资料和评论好象和他在网上的知名度极不相称,四百万字的网文,上万个中文网页的传播,使他在网民中大名鼎鼎,记者却无法找到他的联络电话或网址,十多年的网上写作,他甚至没有设置一个属于自己的网页……

  中华读书网,原载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2000年11月17日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