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三 崇尚永恒与非暴力的印度人



             (一)文明、哲学与社会

  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发展到空前的鼎盛阶段,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文明。其次是欧亚大欧接壤处的米诺斯——迈锡尼文明、印度文明。过了一千年左右,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才进入兴旺阶段。自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13世纪,总的来说印度文明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但从14世纪以后,印度接连遭阿拉伯人、蒙古人、穆斯苏人与英国人的入侵,其文明终于衰落下去了。
  印度气候炎热。古代印度人为避炎热,到森林里去修炼,于是产生了超脱出世思想。这思想对后来一、二千年印度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其漫长的文明兴盛交相呼应,印度人十分重视世界的永恒性。他们认为,人的肉体是相对的、变化的、混乱的。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精神是永恒的、自由的、有创造性的,可以认识,控制并改造肉体。世界的最高存在是超自然的、永恒的精神实体‘梵”。人生受业根与轮回法则的制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生的最终目标是改造肉体,修炼精神,克服自私自利,借助瑜咖功和冥思,摆脱轮回,达到梵我合一。印度人主张节欲清心,卑视人的物质需要,这不能不是印度近代以来物质文明落后的重要原因。印度文化重视对真理的追求,推崇诚实与不贪。印度人还有不杀生的非暴力传统。他们认为这样做才能获得超脱。他们敬护牛猴鸟蛇,这倒是极有利于生态平衡。
  公元前约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大肆渲染其种族的优越,并在印度逐渐建立起种性制度。所有人被分成从贵到贱的四个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首陀罗(雇工、仆人、奴隶)。首陀罗被视为“不可接触者”。与此同时,妇女的卑贱地位也就确立了。女子地位与首陀罗一样低下,被视为不干净、不雅的人,被称为祸根。结婚时出不起一份可观的嫁装的女子,或丈夫死后的女人,都饱遭歧视,甚至被烧死或被迫自焚。印度独立者虽在法律上禁止对首陀罗和妇女的迫害,但现实中,他们受迫害的事件屡见不鲜。这成了印度前进路上的顽石。
  在传统印度社会中,家庭、种姓、行会和村庄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国家的作用极有限。今天的印度经济上虽十分落后,但在政治上却高度民主。这种超前的政治现代化,分散了中央的权力,不利于政府以激烈的方式迅速消弥种姓、旧村社、宗教分歧、语言学等障碍,迅速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二)伟大政治家的摇篮

  在那么多的东方国家中,印度所产生的政治家的盛名之大、数目之多,是无可伦比的。
  第一个在世界历史上负有盛名的印度政治家应推旃陀罗笈多、孔雀(月护王)王。公元前327~326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印度。他死后,月护王奋起战胜了希腊人与印度北部最强大的难陀王国,建立起孔雀王朝,并击败了亚历山大帝部将的进攻。
  月护王的孙子阿育王(阿输迦)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赢得了揭陵迦战役,统一了印度大部分地方。但这次战役却使他深感战争的残暴。他毅然放弃了流血和武力来征服其他部落与邻帮的政策,改用“德行感化”政策来收降。他信奉并大力传播佛教,施行德政,关心民众疾苦,缓和严刑,并建精美高大的石柱纪念自己。孔雀圣朝在他的时代(约公元前273一公元前232年)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阿育王第一个从政治上在印度确立了非暴力传统。
  公元4—5世纪,笈多圣朝统治印度北部,在超日王时代(375—413年)和戎日王时代(606~648年),该圣朝分别达到了西方古代的伯利克里时代和突古斯都时代的繁荣。戎日王以其雄才大略,重新统一了北印度,勤勉治国,大办文化,推崇佛教,施行自由的宗教政策,并写下了流传后世的好几部戏剧。自十四世纪开始,印度文明开始走下坡路。1525一1530年,著名征服者帖木儿的后代巴布尔以“蒙古人的精力、突厥人的勇武”(《高级印度史》(上)第458页)和高超的军事战略,征服和北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圣朝。他的孙子阿克巴,雄心勃勃,聪明机灵。他恢复并扩大了已经分裂的莫卧儿帝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成功地实现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共处,发展何育工确立的宽容政策,把印度社会推向兴盛阶段。在沙杰罕父子时代(1627—1658—1707年),莫卧儿帝国达到了鼎盛阶段,并开始衰败。沙杰罕在位期间,印度的社会繁荣与建筑之优美闻名世界。他的儿子奥朗布则把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几乎整个印度,但却大大消耗了帝国的元气。他还采取了迫害异教徒的做法。
  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成了印度的统治者。从19世纪末,印度觉醒的知识分子与上层人士开始酝酿民族独立的设想。在20世纪20~40年代,这一运动达到了白热化程度。这一运动最著名的是甘地(1869~1948年)和贾·尼赫鲁(1889~1964年)。甘地从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托尔斯泰与罗斯金的思想中,发展出非暴力斗争艺术,这一思想无疑与阿育工以来印度的非暴力传统思想有深厚的血缘关系。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甘地身上深厚的传统气息,他的印度传统圣人般的举止与领导艺术,使他成为印度民族运动的精神领袖。他领导了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致力于教派间的和解。尼赫鲁则是一位学者式的政治家。他就任印度的首任总理。他在发展印度经济、实行政教分开、建立印度的政治制度、发起国际不结盟运动方面建功卓著。但到了他的晚年,他却在国内经济、政府作风清廉和对内对外政策方面频频失误。
  尼赫鲁死后,印度形势恶化。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以强硬大胆的手法战胜了政敌,使印度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三)大宗教祖师爷哲学家的故乡

  前面提到,印度、文化崇尚直觉的思辩,这自然孕育了一批宗教家与思想家。印度是世界上好儿种影响深远的宗教的发源地,也是好几位闻名世界的宗教思想家的故乡。其中,有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佛陀)、耆那教先驱大雄、锡克教开山大师那纳克。
  乔达摩(约公元前563~公元前483年)是世界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出身贵族家庭。他在年轻时离家出走,寻找人类苦难的根源与医治方法。他最终创立了佛教,并花了40年时间传播他的学说。他指出,物质是变化无定的,灵魂只是幻觉。人之所以产生苦恼,是因为他们要追求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他主张人们行善助人,中庸地满足欲望,来摆脱人死轮回,获得超脱。他坚决反对种姓制度。今天,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大雄是与乔达摩差不多同时代的人。他确立了耆那教的形式,认为万物皆有灵,灵魂受轮回和报业的制约。只有抛弃一切外物,不杀生、不妄语、不盗窃、不恶尘世,才可能脱离轮回,得到幸福。耆那教的影响不如佛教,但它是今天印度主要的宗教之一。
  印度历史穆斯林的入侵,导致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源自婆罗门教)的长期冲突。在十五十六世纪之交,那纳克创立了锡克教。他主张各种族平等,印度教与锡克教平等,宣扬人类大同,反对繁烦的祭礼、偶像崇拜以及苦行、消极出世思想,同时也采纳了印度教的轮回转世和业报的思想。由于这一宗教号召人们自力奋斗,解决社会问题,因而是印度社会最先进的宗教。受其宗教的影响,锡克人是印度最富有的民族。

            (四)东方文学艺术的王国

  印度人自古便能歌善舞,创造出大量优美的神话。这是印度发展文艺的极有利的先天条件。古代印度人就创造了与《荷马史诗》齐名的诗歌。
  早在公元四五世纪,印度就出现了一位世界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文豪之一迦犁陀婆。他是一位造诣极高的诗人与剧作家。他的《沙恭达罗》一剧流传世界近千年。
  在6—21世纪间,史学家、剧作家和“神秘色情诗人”胜天则继承发扬了迦犁陀婆的梵语古典文学传统。到了现代,集思想家、音乐家、诗人、剧作家与小说家于一身的泰戈尔(1861~1941年)则再一次为印度在世界诗坛争得巨大荣誉,成为本世纪最负盛名的文豪之一。泰戈尔的同代人普列姆昌德创作了优秀的小说《戈丹》,并开创了印地语文学现实主义传说。
  除泰戈尔之外,另一位为印度在世界(乐坛)争得荣誉的是风格明快活泼的指挥家梅达。

               (五)科学界

  印度最杰出的物理科学家是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一位是光学上喇曼效应的发现者喇曼,另一位是建立了白矮星模型并推进了白矮星的钱德拉塞卡尔。拉马努得拉是著名的解析数论权威。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