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谈中国菜的哲理


  中国菜闻名于世,早已不是新闻,西方人酷爱中国菜的更是与日俱增;尤其是对于烹饪不太讲究的美国人,对于中国菜之着迷,更有若尝到了人间至品般的赞不绝口。
  我一向并不精干烹调,结婚前更是连开水也不会烧,但是出了国,结了婚,许多不会的,也都会了,许多不曾发生过的事也发生了,其中最意想不到的,就是竟然也被捧为烹饪“专家”而被请到女子学院的家政系去示范和讲解“中国菜的艺术和文化”,想来确非始料所及。
  去年冬天搬来北卡罗莱纳州以后,深深地尝到了南方人的热情和亲切,外子任教的系内同事,频频邀宴欢迎我们,于是本着中国人礼尚往来的美德,我也择了一个黄道吉日,请大家吃“中国菜”,没想到结果一炮而红。系主任的夫人贝蒂,更是赞不绝口,而且到处宣扬,于是连她任教的家政系也来函相邀,要我务必帮他们家政系四年级的学生讲一些中国的“食道”,最好也示范教授一些中国菜。
  我一向是安于自己的角落,一张纸,一支笔就满足的人,如今要当众示范,实在紧张。但是贝蒂一再强调,家政系很需要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介绍,因为他们太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事关文化重任,只好义不容辞的允诺下来了。
  家政系一共有六十多人,分成两组,一间大厨房,七八个炉子和讲授台,更有可以推动的台子以及全场可以看到的反射镜,我参观完以后,更觉自己务必尽心尽力才能不负所望。我翻阅了许多食谱,以及介绍吃的艺术和餐具摆放的书籍,竟然大有收获,尤其对中西餐不同的特征影射到文化的异同,有了相当有趣的发现。
  首先我告诉他们座次的安排和碗碟的摆放,中国人向以敬老尊贤为美德,主位是长者,西方人则一定由男女主人分居两头,再依地位高下亲疏安排。器皿方面也非常讲究,菜可以很简单,但是若银器、瓷器全搬上桌,就可见主人的讲究和诚意。中国人虽也讲究瓷器碗碟,但不像西方人的排场夸耀,中国人比较重视菜的精美,酒的芳醇,以及相处的愉快。所以我们的排场在十二道、二十四道、三十六道菜的分别,而不在满桌子的银器、烛台、烛光……的耀目。
  吃的方面,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人着重“相处”(togetherness),一张大圆桌,围着家人或亲友,大家共享佳肴,不像西方人,人各一盘,分割中间一块大肉,再亲密的家人或朋友,也不能水乳交融(或说口水与菜汁相融)。他们讲究的是卫生,我们着重的是亲切,没有那个好,那个不好,这只是两个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现象而已。推广到文化及社会秩序,东方人可以为朋友为亲人赴汤蹈火,舍己为人,着重在一份情义,西方人就较少做舍己为人的“傻事”,他们先保护自己,再顾及旁人。也就是先填饱自己,再管别人有没有吃饱。讲究的是理性,所以父母儿女各自发展,不成为彼此的负担。而中国人,感情之外,还带着亲情的牵挂。
  菜的搭配方面,也颇有文化特色。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蔬菜和肉类相得益彰,好吃好看又有营养。西餐着重主食、副食,牛排、青豆、马铃薯,各自为体,各发挥特色而不注重配合。中国炒三鲜、炒什锦、炒木须肉,配合得又好吃又好看。推广到社会人伦,我们的文化也像中菜一样,着重在和谐而不在个人主义,所以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
  介绍完中菜的大道理以后,学生们对东方悠久的,文化大感兴趣,频频举手发问。可惜他们的问题都还停留在中国人一夫多妻,或媒的之言的婚姻上,可见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赛珍珠的时代,实在有欠完整和正确。
  最后的压轴是真刀实“铲”的表演做菜,西方人的全套是面包、主菜、沙拉、甜点,讲究的还有汤。中菜是四菜一汤外加水果点心。由于时间有限制,我只要一荤、一素、一汤、米饭和甜点,他们吃得喜形于色,赞不绝口,纷纷要了油印的食谱,急于一显身手。其实说穿了,我做得非常简单:一鸡双吃,炒肉丁,骨炖汤,简单明了,因为我时间配得好,所以骨头熬出的汤十分鲜美。外加一句,骨头炖汤,正是吃肉弃骨的现代人所最缺乏的。吃中国菜可保持身材,不容易发胖,还可以摄取均匀的营养。我还在食谱上,标出了热量和维他命的含量,让怕胖的也可以大快朵颐。
  教完后,学生们对中国菜兴趣浓厚,要求我多教他们几道,我因工作太忙,只有答应下学期再说。毕竟自己要学要练习的还太多,等自己磨练好了,再改行卖艺吧!如今我最快乐的事,还是一支笔,一刀纸,够我忙上半天,刀板功夫得慢慢练习。只是经过这次经验,深感中菜和文化的连带关系,非常有趣,写出来分享大家,也请美食专家,多予指正。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